海棠文学城

繁体版 简体版
海棠文学城 > 穿越系列之楚云飞 > 第149章 来自上海的密电

第149章 来自上海的密电

民国十五年(1926年)十一月中下旬,北伐军围攻南昌的战事进入最紧张的阶段。攻城与反攻城战斗异常激烈,炮弹的爆炸声和密集的枪声日夜不息,南昌城内外硝烟弥漫,血流成河。楚云飞部被部署在城南方向,承担着艰巨的攻坚辅助和阻援任务。战斗残酷,部队伤亡不小,楚云飞终日奔波于前沿指挥所和各阵地之间,督导作战,稳定军心,身心俱疲。

然而,比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更让他心神不宁的,是一种越来越强烈的、源于后方的政治危机感。南昌城下的所见所闻,与周恩来等人的深谈,都让他预感到,一场远比军事斗争更凶险的风暴正在急速酝酿。他迫切需要了解更高层面的动向,尤其是上海、南京等政治经济中心正在发生的、可能决定革命命运的幕后交易。

在这个关键时刻,一条极其隐秘的渠道,为他带来了至关重要的信息。这条渠道,并非通过党的系统,也非军中的关系,而是经由一个特殊人物——在上海公共租界经营贸易的英国裔商人,唐纳德。

十一月的一个深夜,南昌前线炮声暂歇,只有零星的冷枪划破夜空。楚云飞刚从前线回到设在一处祠堂的团指挥部,满身硝烟,疲惫不堪。机要参谋匆匆送来一封加急密电,电文并非来自总司令部或友军,而是标注着特殊的商业密码代号——来自上海唐纳德公司的“商务电报”。

楚云飞心中一动,立刻屏退左右,只留下绝对可靠的参谋长方立功。他亲自用只有他和方立功知道的密码本,开始翻译这封看似普通的商电。随着电文一行行被译出,楚云飞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,手指甚至微微颤抖起来。方立功在一旁看着,心也提到了嗓子眼。

电文内容极其惊人,虽然用了大量隐语和代称,但核心信息清晰无比:

“飞鸟兄台鉴:沪上风云突变,金主(暗指江浙财阀)与铁腕(暗指蒋介石及其核心集团)接触频密,已达成关键谅解。条件包括:停止过激工运,约束农会,保障产权,疏远赤色顾问(暗指苏联顾问及共产党)。铁腕已默许,换取巨额饷械支持及列强(暗指英美等国)外交承认。交易接近落槌,清算恐在旦夕。局势危如累卵,望兄早做绸缪。知名不具。唐。”

这封密电,如同一道闪电,劈开了重重迷雾,证实了楚云飞最坏的猜想!蒋介石为了获得江浙财阀的金钱支持和帝国主义列强的政治认可,正在与反动势力进行秘密交易,其代价,必然是背叛“联俄、容共、扶助农工”的三大政策,对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力量举起屠刀!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的轮廓,已然清晰!

楚云飞猛地将译电纸拍在桌上,发出沉闷的响声。他脸色铁青,胸口剧烈起伏,愤怒、失望、还有一种近乎绝望的寒意交织在一起,瞬间席卷全身。虽然他凭借超越时代的先知,对此早有心理准备,但当血淋淋的现实以如此确凿的方式摆在面前时,那种冲击力依然巨大。

“团长!”方立功压低声音,急切地问道,“电文说什么?”

楚云飞没有立即回答,他深吸几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他走到窗前,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和远处南昌城方向闪烁的火光,良久,才用沙哑的声音,将电文的核心内容低声告诉了方立功。

方立功听完,倒吸一口凉气,脸色瞬间煞白:“这……这是要过河拆桥,卸磨杀驴啊!团长,我们……”

“噤声!”楚云飞厉声制止他,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,确认无人偷听。“此事天知地知,你知我知,绝不可泄露半分!”

他走回桌边,将译电纸就着油灯点燃,看着它化为灰烬,仿佛要将这令人窒息的消息也一同焚毁。然而,灰烬易冷,心头的寒意却难以驱散。

“唐纳德冒险传来这个消息,是冒着极大风险的。这份人情,我们记下了。”楚云飞的声音恢复了冷静,但那种冷静之下,是冰冷的决绝,“看来,留给我们的时间,不多了。”

他看向方立功,眼神深邃如潭:“立功兄,南昌城破,指日可待。但破城之后,恐怕不是革命的凯歌,而是……地狱的开门声。我们必须立刻开始准备!”

“如何准备?”方立功急切地问。

楚云飞走到地图前,手指重重地点在南昌的位置,然后缓缓向北移动,越过长江,落在那片广袤的、标注着“星火”计划初步选址的晋陕豫交界山区。

“第一,立刻以最隐秘的方式,通知所有我们信得过的、可能被波及的同志和朋友,提高警惕,准备应变,但方式必须绝对稳妥,不能打草惊蛇。”

“第二,加快‘星火’基地的筹建步伐!通过秘密渠道通知方梦雄,不惜代价,加快进度!要钱给钱,要人(指可靠骨干)想办法!那里将是我们最后的退路!”

“第三,部队内部,要更加谨慎。对上面的命令,执行,但不必拼命。保存实力,尤其是骨干力量,是第一要务!同时,要更加留意军中动向,特别是政治部门和一些右翼军官的异常活动。”

“第四,……我们要开始考虑,一旦事变发生,我们这支部队,何去何从。”

方立功沉重地点点头,楚云飞的判断与他内心的不谋而合,且更为严峻。他知道,从这一刻起,他们不再仅仅是一个战斗单位,更是一艘在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中寻求生路的小船。

“团长,我明白了。我立刻去安排。”方立功肃容道。

楚云飞摆摆手,独自走到祠堂门口,望着东方渐渐泛白的天空。上海来的密电,像最后一块拼图,拼出了完整的、令人绝望的图景。他知道,历史的车轮正无可阻挡地碾向那个血腥的岔路口。他无力改变大势,唯一能做的,就是在这滔天巨浪袭来之前,为自己和那些值得保护的人,打造一艘尽可能坚固的救生艇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